Author: --
Size: --
Signed and dated: --
Estimate:
Final Price: --
清光绪末年铸造。据证为天津造币厂代铸,属试样币。珍罕。近未使用
“吉”字圆孔五钱银币
“吉”字圆孔五钱银币,形制仿照制钱,中心凿一圆孔。正面铸“光绪元宝”四字;背面上端下方,分别铸“厂平”、“五钱”,左右两侧分列满汉文“吉”字。此币造型,在中国银币中独一无二,颇具玩味。
由于此币的铸造时间及背景未见直接史料记载,所以在其铸造背景的推定上存有分说。以前的学界,观其形制古朴并铸有“厂平” 币文,便有与光绪十年吉林厂平银币属同期之说。然而,我国著名钱币学家马定祥先生凭藉其独到考证依据与视角,对于此币提出了不同的考证见解。
此币流传于钱币收藏界,最早由马定祥先生经手。据马老回忆,此类币最先出自于原天津造币厂一职员,并据该职员称,币本系津厂原存档之物。凭藉马老对其人的了解,以及自己丰富的专业经验,认为其说可信。之外,此币虽体制古朴,但制作精良,实非吉林早期铸币可比。再者,此圆孔钱式,与光绪末年产生的机铸圆孔制钱相仿,当为同期之物。因此,马老生前一直将其认定为天津厂代吉林钱局制模的试铸样币。
上述考证,也与历史背景相符。清光绪二十五年(1899年),清统治者中,代表保守势力的后党与代表维新变法势力的帝党,把政治矛盾斗争扩展到了银元单位问题上,从而引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关于银币单位问题的争论,史称“两、元之争”。其中,所谓的“两”单位,其渊源于旧有的银两制度,是祖宗遗制;而所谓的“元”单位,其承接于外国银元的体制,是外来新制。两派中,保守势力的一方以两江总督刘坤一和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人为代表,主张以“两”为单位;维新势力以度支部尚书载泽和邮传部右侍郎盛宣怀等人为代表,主张以“元”为单位。结果,保守势力一度得居上风。光绪三十一年(1905年),清廷制定颁布“银币分量成色章程”,内中规定银币以库平一两为单位。此后,中央及部分地方先后有以“两”单位的银币铸造。从传世的实物来看,光绪三十四年(1908年),吉林省有“戊申吉字一两”银币的铸造。“吉”字圆孔五钱银币当属同期产品。
由于“两”单位银币不符合民间积习,故推出后不久,就遭到市面抵制,从而使保守势力在货币单位问题上败了一阵。光绪三十三年(1907年)七月,清政府重新拟定“铸造新银币分两、成色章程”,规定库平七钱二分(元)为银币单位,中国货币重又回到先进的“元”单位的发展轨道之上。而吉林筹措“两”单位银币的时节,正处“两”单位银币穷途末路之际,所以吉林的“两”单位银币均为试铸样币,未及正式发行。
“吉”字圆孔五钱银币,依据文字及制作特点不同,此币可分为两种版别,其最明显的区别在于齿边与光边。均极稀见。按旧时估算,齿边、光边相加,共计不超七枚,对其估值也与“吉林厂平一两”银币等同,属中国银币的大珍品。
作者:施新彪